三公赌博

龚强:与《管理世界》相伴同行的学术成长之路

发布者:祖宝璐发布时间:2025-09-01浏览次数:10

《管理世界》杂志创刊40周年,首先致以衷心的祝福和诚挚的谢意。

2005年,我从美国西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当时正值中国经济腾飞,产业转型升级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彼时的我亲历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摩拳擦掌地希望能够施展“一身功夫”,想为中国经济做点什么理论出来。然而,作为一个刚回国的年轻人,我很快发现,要将国际理论与鲜活的中国经济问题相结合,并非易事。我那“一身功夫”不仅难以施展,甚至时常感到“水土不服”。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引路人林毅夫教授。我第一篇发表在《管理世界》的论文《发展战略与经济制度选择》(2010年第3期),是与林毅夫教授合作完成的,如今回想这篇论文的创作过程,深刻感受到林老师对我的学术影响是如此深远。

当时,林老师每周组织发展经济学讨论班,围绕经济增长、发展战略、产业转型等中国现实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很多的灵感都诞生于讨论班上的“激烈交锋”,其中就包括我与林老师合作的《发展战略与经济制度选择》一文。这篇文章论证了计划经济制度虽然效率不高,但是当经济体系中资本存量很低时,计划经济制度是在有限条件下实行工业赶超战略的“最优”制度选择。不过,这种赶超归根到底是以效率损失为代价的,这会导致较低的国民收入,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源匮乏,资本积累速度缓慢,而没有资本快速积累作为保障,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较为困难。这篇论文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欲速则不达,以赶超为美好愿景的发展战略,其经济结果很可能事与愿违。这一观点在当时看来可能有些“冒险”,但我们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稿件投给了《管理世界》。这篇论文能够成功发表,并获得《新华文摘》转载,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在林老师的学术熏陶下,我开始深刻领悟到中国经济学者的使命,挖掘中国现实经济问题这座“富矿”,扎根祖国大地研究真问题,而这与《管理世界》自创刊以来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所需的学术传统是不谋而合的。

林毅夫教授围绕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转型的一系列思考形成理论体系,发展为新结构经济学,而我的后续研究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新结构经济学思想的影响,巧合的是,我在《管理世界》发表的几篇论文,恰好见证了这一影响历程。我在《管理世界》发表的第二篇论文《技术创新、股权融资与金融结构转型》(2016年第11期),正值党中央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和同事荣昭教授以及指导的博士生张一林,在那之前的一两年时间里,刚好在研究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这篇论文的观点与新结构经济学有着密切联系,强调在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过程中,金融结构需要匹配技术创新的需求。论文指出,我国依靠当时由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很难充分满足技术创新的金融需求,为此需要发展壮大对创新风险更具有激励相容性的股权融资市场,同时必须要构建优良的制度环境以充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我的另一篇发表在《管理世界》上的论文——《企业规模、银行规模与最优银行业结构——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2019年第3期),则是在金融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银行业结构的深度研究。这篇论文也是与林毅夫教授、张一林博士共同完成的,我们当时观察到一个现象,我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而银行业又以大银行为主导。实际上不只是我国,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银行的平均规模往往越大,银行业偏向于以大银行为主导。这篇论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指出大银行和小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能够匹配企业规模结构并符合其融资特性的银行业结构即为“最优”结构。

近年来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迅速发展,产业形态和金融形态在数字技术赋能下都经历了重要改变。供应链网络化趋势明显,数字供应链金融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面对这些数字时代涌现的新现象,我和指导的博士生班铭媛以及张一林博士撰写了《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一文并在2021年第2期《管理世界》上发表。这篇论文把数据要素作为新的禀赋列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分析之中。数据要素深刻改变了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匹配关系,数字供应链金融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原因就在于其依托供应链大数据,相较于传统金融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从而更好匹配数字时代下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篇论文有幸获评《管理世界》年度十佳优秀论文。我想,这不仅是对我们研究的肯定,更反映了中国学界同仁对于数字经济理论创新的共同关切与集体努力。

细细回顾过去的研究经历,从学习,到传承,再到发展,我受林毅夫教授的学术启蒙,又有幸把这些领悟到的本领传授给我的学生,与学生一道研究并见证学生的学术成长,这一串的经历都在《管理世界》的见证下赋予新的意义,这份学术缘分实在难能可贵。《管理世界》创刊40年来,作为中国经管学界的一流期刊,始终坚守学术品格,高举理论旗帜,引导一代代学者心怀国之大者,做“顶天”的研究,坚持久久为功,做“立地”的学问。拥抱数字时代,中国不再是工业时代的追赶者身份,中国经济社会与制度已全面迈入领跑者行列,时代赋予中国经济学者新的历史使命。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不是一两人、一两团队、甚至一两代人的事业,我相信《管理世界》作为中国经管学界一流学术期刊,必将在新的历史使命下,一如既往地引领学术方向、繁荣学术思想。最后,衷心祝愿《管理世界》越办越好,与广大学者一道共同为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转载于:管理世界杂志公众号